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园地
学习弘扬英模精神 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
作者:刘思佳  发布时间:2021-11-10 14:24:26 打印 字号: | |

摘要: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需要司法工作者作出更多的贡献。弘扬邹碧华、谭彦、宋鱼水等英模精神,分析其现实意义,能司法工作者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重要思想提供基本遵循。

一、法官的底线:坚守初心,维护法律信仰

法官是具有独特精神禀赋的职业,其独特之处来自司法的被动属性和法律的规则意识。唯有在精神上真正建立信仰和良知,才能彻底摒弃传统社会中对法律规则的变通、迂回之道,带头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邹碧华曾说过:“当我们把信仰看作生命一样重要的时候,我们就能够为信仰去付出我们的时间、精力甚至生命。”[1]作为司法工作者,对法律和自己的职业应心存敬畏,要不断打造信仰之基,严以正身律己,立足固本培元,努力夯实公正司法的思想根基,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视角,系统、全面、深刻的理解“以人民为中心”,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权力所扰。在谭彦法官从事司法工作的一生中,“要谭彦办关系案、人情案,是绝对不可能的。在他面前,法律为大。”这是大连开发区法院的同事对谭彦的一致评价。谭彦曾在审理一桩经济案件时,需要冻结一家企业的银行账号。当时,法院许多人的家属在这家银行工作,谭彦和这家银行的行长还是好朋友,私交很好。谭彦和书记员来到这家银行,该行行长热情地接待。可一讲到要冻结账户,行长沉思片刻后对谭彦说“:你们在这里先等一会儿,我去办一点儿事,马上回来。”行长回来后,带着谭彦等人去查账,结果发现账面上的资金已经全部被划拨出去了,账号内分文没有。对行长欲盖弥彰的行为,谭彦用近乎命令的语调说:“正因为咱们是朋友,为了叫你不犯错误,我才用法律提醒你,不管你和当事人是什么关系,在原则问题上,你不能含糊。若你执迷不悟,就不要说法律无情了。”后行长按要求将钱划回来,谭彦和书记员沿着一笔笔资金的流向,查阅了每笔款的划拨时间、单位和经手人,使这桩经济案件顺利结案。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司法工作者必须坚守法律信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辱使命,尽自己的努力维护好司法的尊严和权威。正如谭彦所说“: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太古老的民族中间,公正地办事注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因为各种关系盘根错节,摩擦系数太大。我能做到孟子所说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也就够了。”

二、法官的能力:因时而进,助力司法改革

法律最为上层建筑,一旦确立就是相对独立的,在社会深刻变革的时代,以稳定性著称的法律或多或少会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此时政治因素在司法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政治对司法的影响是各国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没有一套政治假设来指导,法院就不可能发展法律学说,如果不援引一些政治假设,就根本不可能评估任何司法审查制度的优缺点。

面对冤假错案、“六难三案”等突出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公开的需求力度加大,法治中国建设需要紧跟我国其他各项建设的步伐。破解这些难题,需要在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进行创新探索并付诸实践。针对法官与律师的良性沟通、司法机关的人才流失、细节上的司法服务等问题,邹碧华创新性地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并成功地付诸实施,对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促进审判公正、解决“六难三案”问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激活了上海试点乃至全国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的“一池春水”,在全国法院系统和律师界引起强烈反响。邹碧华个人也是一名学者型法官,对知识如饥似渴、笔耕不辍,不断钻研法学理论和国内外经验方法,为审判实践不断添加新鲜血液。

面对高度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案件以及新型复杂的调解难题,宋鱼水潜心研究、细心观察,与审判实际相结合,创新工作方法。虽然近年来对她的经验一直更多地从政治伦理话语的角度切人,同她们的个人人格、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联系起来。但是若从司法理性、诉讼参与等视角出发,“宋鱼水经验”非常重要的创新意义。知识产权案件的诉讼人又特有的诉至和习性。一般而言,知识产权案争议双方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许多甚至是公司法人;他们——相对于一般诉讼人——更熟悉市场;市场竞争使得这类诉讼的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很高;这类诉讼一般也都会 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律师代理。所有这些因素都会使宋法官面对的诉讼人一般不会因负气、寻仇 或听人教唆走上法庭;他们更了解或更容易了解相关的现代法律和司法制度,更习惯也更关注 规范的司法程序;他们更为“理性”,能更精细地权衡利益,把打官司和执行判决的机会成本计算在内。总之,他们的司法“格式化”程度更高,更可能听懂并听进去宋法官的“辨法析理”。这要求法官的知识、技能及其运用必须与诉讼人的预期和行为方式相契合。[2]只有在相应的知识条件下,法理的话语才能有效展开并起作用。最后,详细充分的司法说理,才能让这些高度专业化的诉讼人“赢得堂堂正正,输的明明白白”。

三、法官的追求:司法为民,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司法净土

法官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信任,是人民为了公共利益,选择将手中的权力交给自己信任职业“理想人”。司法英雄们,用一生践行了司法为民初心。谭彦铭记着孟德斯鸠的一句名言——“法律,在它支配着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场合, 就是人类的理性”。他时时刻刻告诫自己:法律是神圣的。自己作为一名法官,应当像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能预示春天的来临一样,一辈子秉公执法,铸成人民法官应该具有的灵魂。对他们而言,“生命就如一朵火焰,渐渐烧尽自己。但当一个孩子新生了,他就得到一个新的火苗。”因此,他们时刻警醒自己的生命要为人民而燃烧,以更宽广的双臂擎起照亮未来的火苗。

作为法官,既要讲法律原则,又要化解矛盾,这就需要保持同理心,将心比心,倾注人文关怀。在沃根生诉物业公司案件中,邹碧华 果断认定,判决本身没有问题,但不能再让 60 岁的老人为亡故母亲奔波了 !“法官除了会审案 子,一定要善待信访人,善待他们等于善待自己,我们都是有父母的人。”邹碧华亲自去现场查 看,并多方联系街道、电力、消防等相关部门,认真分析火灾原因,协调修缮阁楼,问题得以根本解决,老人也感动得口服心服。面对首例未成年人状告亲生父母案,邹碧华带领立案庭和少审庭法官,认真研究法律依据,果断立案,迅速审结,为患白血病、生命垂危的孩子争取了宝贵的救治费用和时间。谭彦认为,法官办案的最终目的不是惩罚人,而是教育人。为此,谭彦在具体办案过程中,总是想方设法让更多的人受到教育。一位老太太状告儿子虐待她。谭彦受理后到村子里调查,证实这个儿子经常打骂母亲,而且不给饭吃。谭彦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他答应悔改,但不久却又一次虐待老人。谭彦请示领导,准备把他拘留。这时,老太太又心疼儿子,几次哭着找谭彦。她的儿子认识到虐待老人是犯罪行为,表示要痛改前非。谭彦向乡里、院里建议在当地召开一次法治教 育大会。会场上挤满了人,不孝顺的儿子痛哭流涕,向母亲低头认错,当众写下了赡养老人的保证书。这位老太太也是泪流满面,当众表示原谅儿子。这次大会对该村村民的震动很大,全村人纷纷签订赡养老人协议,开展争做文明家庭的活动。[3]

四、结语

百年风雨,使命神圣。在无名战场上,众多司法工作者用全部的心血与汗水在栉风沐雨中砥砺前行,可能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没有人了解他们的功绩,但正是这些无名英雄为初心梦想,为党和国家的百年大业而风雨兼程。英雄模范的精神会一代一代传下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政法干警的职责使命。既然选择了政法事业,就要脚步铿锵,步伐坚定,所有的付出和牺牲,都是为践行当初法官就职时,那一句句铮铮誓言。



[1]《坚守法治信仰 维护公平正义》,孟祥刚,山东审判[J],2015(4)

[2] 《司法制度的合成理论》,苏力,清华法学[J].2007(1)

[3] 《谭彦 法律为大的“铁法官”》,李云虹,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下)[N],2019


 
责任编辑:政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