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园地
行政庭 关于参加OTM读书座谈会讲稿
  发布时间:2017-08-31 13:58:49 打印 字号: | |

(滨海新区法院行政庭 刘清华)

各位领导、同事下午好,我是刘清华,来自滨海新区法院行政审判庭,非常荣幸作为滨海新区法院的代表来参加今天的读书座谈会。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的书目为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撰写的《乌合之众》,该书是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语言生动流畅,分析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弗洛伊德评价说:“勒庞的这本书是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乌合之众》一书颠覆了人们通常对群体的认识,将群体的特点剖析得淋漓尽致,让人先是惊异,后是佩服。作者层层分析,逐步推进,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这本书也许不是一本严肃的社会心理学著作,没有实证有失严谨,一些观点太过于犀利一致难以让人认同,如“在群体的灵魂中占上风的,并不是对自由的要求,而是当奴才的欲望。”但一些直白、精辟的论断,在今天读来仍让人如醍醐灌顶、如当头棒喝,如书中所说“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处于群体中的个人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正义’力量,对他们来说群体就是正义,数量就是道理;即或不然,群体中的人也会有一种‘法不责众’的想法,因而在他们行为时就表现得理直气壮。”这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特朗普为什么能赢得美国的大选,为什么网络暴力、网络喷子层出不穷。所以我们要以扬弃的态度、批判的精神阅读这本书,去其糟粕、留其精华。

阅读这本书我有几点感受,一是培养独立之思维。书中讲到“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真正保持清醒、保持独立的思维很难,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周边人群的“意见”之中,都有加入群体的渴望,都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拥有更多的朋友,找到更多同气相求的人,这一过程中,又是以失去一部分自我为代价的。为了交到朋友,我们需要迁就他人,迎合他人;为了表现得不另类,我们需要和他人拥有同样的思维方式,甚至同样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时受到媒体、网络中各种声音的影响与洗礼。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既要“进入”群体之中,理解群体心理,遵循为大众所接受的基本规则,又要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通过独立思考,成为一名理性而又自由的人。这时你依然在群体之中,但已成为群体中的一个积极因素,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在关键时候,还会和清醒者一起发出声音,叫醒一些沉睡中的人。比如南京彭宇案、河南大学生掏鸟案、河南村民采三株野草判刑案等案件一经媒体报道,就引发汹汹舆情,部分媒体为了追求所为的“吸睛”效果,标题比较有冲击力,有些网友就根据新闻标题臆断案件事实,对法官进行谩骂与指责,而不去管事实到底如何,裁判有无违法、不当之处。在这个时候我们作为青年法官不能人云亦云,而应该在充分了解案情的情况下进行理性思考并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且要让更多的人发出理性声音,让理性的声音成为主流,进而引导舆论,给公众上一堂法律课,而不是被上一堂舆情危机公关课,当然这种行为与所谓的网络水军或五毛行为不同。

二是要树立法治之信仰。书中讲到“我们可以利用政变来推翻一个暴君,也可以利用战争来打倒一个独裁者,但是对待那些坚定的信仰,以及那些牢固的信念,我们却没有什么手段可以利用。”“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伯尔曼教授的这句至理名言,简洁且深刻。这种信仰的东西,不是“严禁”,不是“禁令”,也不是规章制度,而是法官自身的内心确认与精神源泉。对法律的信仰支撑着法官在这个喧嚣而价值多元的时代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甘于寂寞奋斗在法治工作的一线。换句话讲,如果法官都不相信法律,又怎么让老百姓去相信法律,让老百姓在我们审理的每一件案件中感受到公平与正义?如果法官内心不相信法律、不热爱法官这个职业而仅仅是为了稻粱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却要在人前装出一副热爱万分的样子,内心又是何等煎熬。对法律的信仰要化作具体的行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年轻的法律人要有一种历史使命感,我们不会像90多年前的先辈一样去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应该有甘做中国法治建设道路中的螺丝钉的觉悟。我们青年法官的使命是什么,说的具体点就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个案、一个个鲜活的当事人、一篇篇严谨的法律文书去树立法治信仰。我们也许没有机会成为首席大法官,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一名基层法官不普通。高谈为中国法治事业而奋斗显得空洞,但我们可以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办好手里的案子,接待好每一名当事人。

我是2013年从学校毕业来到滨海新区法院行政庭,所在的庭只有一名审判员和一名速录员,报道的第一天就被师傅带着熟悉工作流程,开始了自己的书记员生涯,当时看到堆在文件柜里260多个待开庭案卷心理感受到的是震撼,更多的是无知者无畏。从报道当天就开始了连续三个月不出单位大楼的生活,暴瘦十五斤,后来自己总结为刘氏工作减肥法。开始工作时,曾被当事人在电话里训斥20多分钟,也曾受过当事人的白眼,甚至被当事人投诉过,尤其是收到第一个2900元工资时,才发现生活有时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苟且。有一次在给当时群体诉讼的近一百当事人挨个打电话时,最后一个电话打出去的时候是晚上11点左右,因为是最后一个就跟当事人多聊了几句,当事人最后跟我说真没想到你们晚上11点都还在工作,跟印象中的法院工作人员不一样,当时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慰藉,真想大喊一声知己呀,后来跟同事提起这件事,他们开玩笑说你这是骚扰工作法。刚来法院时,心中所想就是审好案子,写好判决就行了。我师傅跟我说,其实不然,法官要常怀一颗同情之心,你裁判之前如果可以做做工作让老百姓的问题得到解决,效果会更好,即使帮不了他,你的同情之心、倾听之举也会让他们感到舒心,因为我们法官也有无助的时候,今天的我们或许就是明天的他们。但是心里不理解,甚至在心里埋怨真是没事找事。在我师傅做工作以企业赔偿职工损失各方达成和解结案的几个工伤认定案件中,我看到有的老百姓含着眼泪向我师傅说感谢,还有一个见到我师傅就要跪下,你能感受到那份感激是发自肺腑的,我才对他说的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认识到法官还能获得老百姓如此的认可。其实自己心中偶尔出现放弃的念头,尤其是员额制改革后更是感到迷茫,甚至被人多次动员离开法院,但想想心中过曾经的那份信念,还是坚持了下来,也幸亏是坚持了下来,才有幸能参加今天的座谈会。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