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3年1月5日在滨海新区第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区人民法院在区委坚强领导、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着力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和最优司法为民环境,以高质量司法为构建“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提供坚强有力服务保障。全年受理各类案件110302件,审执结96151件,法官人均结案423.6件,同比分别上升24%、26.1%、34.5%,整体质效位居全市第一方阵。法治营商环境、人民法庭建设、诉讼服务、专业化审判等特色司法品牌持续擦亮,工作成效受到区委、上级法院和社会各界的肯定!
一、 坚持主动作为,强力服务高质量发展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的指示精神,建机制、搭平台、聚合力,紧盯营商环境核心指标,抓实12类70项任务清单,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三大指标全市领先,为新区领跑全市营商环境贡献力量。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审结商事案件2.4万件,标的金额100.9亿元,法治营商环境白皮书、多元解纷共治制度入选新区年度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企业纠纷调解中心打造“3+2+2”特色纠纷化解机制,在线解纷600余件。全市首创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以同等价值房产替代1.5亿元债券兑付专用资金,避免了企业到期无法兑付引发的连锁纠纷。当好企业发展“知心人”,深入五大开发区调研问需,解决司法需求72个,面对面对接企业67次。加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审结案件700余件,发布权益保护情景剧两期。规范财产保全工作,依法解除涉企查封1582件,解冻资金57.2亿元。中基层法院联动、府院联动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显著,合力破解了市场主体送达信息共享等难题。
积极服务重大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自贸区建设等战略,服务全面开放格局,设立国际商事审判庭、涉台法官工作室,审结自贸区案件2.6万件,其中涉外、涉港澳台76件,入选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5个。审结破产清算案件233件,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预重整与破产重整衔接机制助力荣泰广场项目走出困境。审结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不正当竞争案件191件,依法惩处扰乱市场秩序犯罪26件,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审结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三权分置”等涉农纠纷116件,服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审结环境资源案件40件,启动全市首家生态环境修复基地,将恢复性司法与社会化综合治理创新结合,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城法庭获评“全国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先进集体”。审结房地产等建设工程案件2576件,联合新区住建委等部门全力推进疫情影响下的“保交楼”。强制腾空9.6万平米废旧仓库、灵活选择执行方式处置黑恶案件财产,助力Z2轨道线、集疏港货运通道等重大工程建设。
深度赋能产业发展。升级司法直通车机制,建立全周期司法保障体系,推进产业链、法律服务链双链融合,集中发布互联网案件、公司纠纷等八类专业审判白皮书。聚焦打造国际一流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审结融资租赁纠纷5222件,“信用保全白名单机制”让高资信企业尽享“信用红利”,经验做法入选商务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最佳实践案例”。金融法庭入驻中心商务区,审结金融纠纷9069件,“内催阶段调解介入+司法确认”模式帮助金融机构化解不良债权成效显著,实现债权5.7亿元。健全劳动争议化解一体化机制,规范平台用工,保护新业态从业者权益,助力网络货运、网络直播等平台经济发展,审结劳动争议案件1866件。聚焦汽车大流通中心城市建设,审结平行进口汽车纠纷241件,规范行业发展的建议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保障创新驱动发展,与天津科技大学、市三中院等方面合作,构建知产保护大格局;实质推进“三合一”审判,审结知识产权案件3729件,助力信创企业聚集,某商标权纠纷案入选中国法院2022年度案例;诉前禁令破解维权周期长问题,及时制止冬奥赛事侵权转播行为广受好评。
二、聚焦安定有序,全力助推平安法治“滨城”建设
依法惩治刑事犯罪。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审结刑事案件1801件,判处罪犯2313人,维护新区社会大局稳定。贯彻《反有组织犯罪法》,依法审理叶某等12人涉网络恶势力犯罪,执行到位黑恶犯罪财产164.2万元,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审结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116件,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审结群众深恶痛绝的养老诈骗、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犯罪143件,守护百姓“钱袋子”。审结章毓海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7件,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审结南环铁路桥坍塌等重大责任事故犯罪14件,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审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9件,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有效实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推进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12人次。
助力法治“滨城”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依法治区“一规划两纲要”,发挥人民法院法治建设生力军作用。认真履行行政审判职能,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培训行政执法人员800余人次,审结行政诉讼案件283件,办结行政非诉执行案件156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100%,行政机关败诉率2.36%、历史最低。发挥司法建议“法治啄木鸟”功能,针对监管漏洞和薄弱环节,对26家单位发出司法建议33个,接受反馈率100%。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排查化解涉诉信访670件,稳妥化解天孚商贸公司400余名退休职工安置费等一批群体访案件,确保党的二十大等重大节点安全稳定。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开展法治宣传活动67次,推出普法情景剧5期,微信公众号刊载普法案例216篇,塑造了“宜禾夜话”“人民调解开讲啦”等群众身边的特色法宣品牌,生态城“宜禾法治大讲堂”作为优秀法宣经验上报中新两国政府专报。
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强基导向,推进人民法庭专业化、专门化、地域化融合发展,搭建全覆盖、精准化的司法服务网,16个人民法庭结案4.3万件,占民事案件总量64.6%。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签订共建协议的单位新增21个,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法官入驻矛调中心值班,干警下沉社区开展服务,法官工作室受到群众称赞,生态城法庭推进社区依法治理的经验被最高法院报道。将非诉讼解决方式挺在前面,构建“法院+N”的多元解纷机制,诉前化解物业纠纷7000余件,成功化解小区管线施工、停车位设计不达标等群体性纠纷,《人民日报》以“可约法官进社区,能在线上解纠纷”报道了社区微法庭工作成效。助推诚信滨海建设,全市首创被执行人信用激励惩戒名单分级分类管理,调整名单275次,为主动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开据证明书,依法及时为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撤销限制高消费措施、屏蔽信息2.2万次。
三、厚植为民情怀,致力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
强化民生权益保护。审结教育、就业、医疗、居住、养老等民生案件7303件,某破产案件优先兑现62名职工工资591万元,妥善解决某小区二次供水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守护大民生。审结名称、名誉、荣誉、肖像和隐私等权利纠纷191件,依法宣判江某侵犯个人信息犯罪案,强化人格权司法保护。审结抚养、赡养、监护等婚姻家庭案件2887件,促进家庭和谐文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审判,明是非、扬正气,审理并强制执行以非法占用塘沽烈士陵园土地案为代表的典型案件。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构建“三审合一”专业化审判模式,审结案件1449件,少年法庭获评“全国少年审判工作先进集体”。强化民生案件执行力度,执结案件2535件,到位1.7亿元,为某诈骗案7名老年受害人全额挽损。争创“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制定6大类23项服务清单,为民解忧纾困735件,沙井子三村“第一乡村法庭”成为最高法院创建巡礼宣传的天津代表。
创新智慧诉讼服务。推动诉讼服务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为当事人提供“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的高质量诉讼服务,实现了保全鉴定、评估拍卖、卷宗流转“全在线”“云办理”,网上立案7.5万件,电子送达43.4万条,线上开庭8992次,电子阅卷6414次,让群众享受更多“数字正义”。12368“滨法智服”搭建为民“连心桥”,处理工单1070个,累计接听来电5.8万次,同比增长50.6%,回访满意度100%。强化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应用,诉前解纷4.2万件,司法确认595件,主动履行率85.5%。以繁简分流为抓手,让公平正义走上“高速路”,适用小额速裁和简易程序办理案件6.5万件,94.2%的审判案件在“快车道”跑完全程,小额、简易程序适用率位居全市前列。要素式审判实现了“简、快、省、优”,审结案件1.3万件,平均个案提速30%以上。
提升执行工作成效。全力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执结各类案件3.7万件,兑现真金白银10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 %、54.6%, 3+1核心指标全市名列前茅。建立健全执行工作长效机制,发布12期执行领导小组专门文件,新制定8个制度性文件,规范执行14类37个环节工作,排查案件9716件,解决执行突出问题。深入推进执行指挥中心、事务中心、保全中心实体化运行,集约查控处理案件3.8万件,流转节点98.3万个,办理保全案件7116件,化解执行信访378件。深化执行二次繁简分流,首执30天内结案8653件,占比38.6%。开展刑事案件积压财物、职务犯罪涉刑财产、党政机关被执行人、政务失信等专项执行,执结594件6640余万元。发布悬赏公告18期,举办拍卖专场13次,网拍处理财产1241宗3.6亿元。加大强制措施适用和失信惩戒力度,依法责令被执行人申报财产7.3万人次,限制高消费、限制离境1.7万人次,司法拘留、罚款5人次,移送涉嫌拒执犯罪的被执行人4名,执行到位涉“中金租”“荣新”案件资产20.7亿元。
四、突出全面从严,努力增强政治素质和司法能力
始终坚持政治引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组织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政治轮训,开展“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政治建设经验在全市法院交流。广大干警落实上级精神要求不含糊,4790人次协助战“疫”,超额完成动员老人疫苗接种任务。坚决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向区委、区委政法委请示报告重要事项、重大案件22次。认真落实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责任制,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干警个人自媒体管理。将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首要标准,选拔中层干部13人,推优评先26人。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变,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断深化不担当不作为问题整治,持续推进正风肃纪。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建设廉洁文化,开展廉政教育月、党内法规学习季、宪法宣誓等活动,廉政谈话、履职谈话151人次。构建全方位风险防控机制,全国首创公证监督执行实体化流程,开展审务督查、重点领域检查54次,整治司法作风突出问题。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严格落实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等钢规铁纪,给予违反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的8名干警纪律处分,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处理10名干警。
注重司法能力提升。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组建以法官为中心的审执团队241个。稳步推进审级职能定位改革,实现了下沉案件的公正高效审理。建立1+3+4(N)的绩效考核体系,实现人案事全要素覆盖、立审执全流程纳入,促进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发挥专业法官会议研究咨询作用,全年召开116次,讨论案件317件。强化审判委员会职能作用,例会30次,讨论决定重要审判事项79个。推行类案强制检索,制定《案件质量评查办法》,严格发改案件评估定性,倒逼审判能力提升。高度重视学术调研工作,29篇调研课题、学术论文获得市级以上奖项。
一年来,区人民法院以自觉接受监督为己任,确保司法权力规范运行。向区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法庭专业化建设情况,邀请市、区两级人大代表视察法院,按规定报备规范性文件。加强与代表、委员的沟通联络,邀请代表、委员和执法监督员参加座谈、旁听庭审、见证执行等137人次,办理代表建议、委员提案、检察建议39件。
过去一年里,各位代表和社会各界对区人民法院工作,给予了高度的理解信任、鼎力的支持帮助。在此,我代表全体干警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区人民法院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滨城”高质量发展的前瞻性、精准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加强诉源治理、增强纠纷化解合力,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待深入探索;三是强化审判权监督制约,落实司法责任制各项举措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四是提升诉讼服务体验、信息化建设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五是少数干警司法能力不强、司法作风不实等问题仍然存在。对此,我们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加以解决。
2023年工作设想
2023年,区人民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落实到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具体实践中,全力打造“两个最优环境”,勇当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司法排头兵,通过司法的高度、力度、温度,为全面建设新时代美丽“滨城”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是紧跟核心,以更严政治标准锻造过硬队伍。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新思想新论断、新部署新要求贯彻落实到法院工作各领域各方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滨海法院落地生根见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法院铁军。
二是围绕中心,以更高政治站位保障“滨城”大局。主动融入美丽“滨城”建设,奋力打造“两个最优环境”,为深入实施“五大战略”、推进“四大工程”提供坚强法治保障。依法严惩各类犯罪,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保障社会安定有序。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自贸法院“专精特新”工作水平,全力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法治“滨城”建设,支持依法行政,融入基层治理,提供司法服务。
三是践行初心,以更优司法服务回应人民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妥善化解各类民生权益纠纷,服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大力推进诉讼服务改革创新,提升智能化诉讼服务和审判保障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均衡、高效的司法服务,推动办案最公、用时最少、老百姓司法获得感最强成为滨海法院最鲜明的特质。
四是坚守本心,以更强使命担当捍卫公平正义。深入推进司法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健全审判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加大庭审、文书、流程、审务公开力度,强化权力运行监督监管,确保廉洁公正司法。提升智慧法院建设水平,强化审判执行数字化应用场景,让公平正义的实现更好更快。
五是保持恒心,以更大创新力度提升工作效能。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全面实施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六个模范机关”创建两个三年行动方案,提高各项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坚持创新引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完善司法服务机制举措,打造更多前沿性、开创性、标志性的司法成果。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区人民法院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坚强领导、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四届六次全会部署,勇于担当作为,锐意创新进取,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滨城”样板提供扎实有力司法保障。
部分用语说明
(仅供参考)
1.“3+2+2”特色纠纷化解机制:即以“诉前委托+诉中委派+当事人申请”的调解途径,以“线上为主,线下强化”的调解方式,以“司法确认+赋强公证”的调解效力保障体系。
2.全市首家生态环境修复基地:10月14日,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司法生态修复和示范教育基地暨人民法院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研究基地生态修复分基地在生态城启动。该基地占地面积5000平米,建成后具备生态修复和法治科普等功能。
3.信用保全白名单机制:针对滨海新区范围内信誉好、资信高的民营企业,可由企业所在地相关管理部门给出专业审查意见,出具资信审查函,法院综合判断后可允许企业在申请财产保全过程中以自身资信作为担保,进而避免资产占压,降低保全成本,提高保全效率。
4.章毓海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章毓海,原系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滨海新区税务局督办。2022年11月9日,区人民法院判决认定其犯有徇私舞弊不征税款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私分国有资产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八年,并处罚金二百二十万元。
5.天孚商贸公司(原塘沽糖果公司)400余名退休职工安置费案件:天孚商贸公司因经营困难,无法按时发放退休职工安置费,职工自2016年开始不断信访,经区人民法院及各方不懈努力,天孚商贸公司与职工签订诉前调解协议,且调解协议全部通过司法确认,多年信访纠纷得到妥善化解。
6.非法占用塘沽烈士陵园土地案:为保护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区人民法院判决某物资回收公司腾空其占用的塘沽烈士陵园土地并恢复原状,然该公司未按判决主动履行义务,后经法院强制执行将涉案土地交付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
7.1+3+4(N)的绩效考核体系:“1”即一个绩效考核实施办法,“3”即审判执行质效、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和诉服2.0平台任务指标,“4(N)”即智慧法院建设指标、依法治区指标、为民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指标和干警共性指标。
8.两个最优环境:最优法治营商环境和最优司法为民环境。